歷史是一本沉甸甸的書,是先輩以血汗寫成的寶典,作為肇慶人,對于肇慶歷史你知道多少?今天我們來揭開肇慶古代史中的神秘面紗......
歷史是一本沉甸甸的書,是先輩以血汗寫成的寶典,作為肇慶人,對于肇慶歷史你知道多少?今天我們來揭開肇慶古代史中的神秘面紗......
《肇慶府(羚羊峽)》--1843年--奧羅姆作品
「秦」
先秦時期,肇慶屬百越地,不僅沒名字記載,更無規矩制度可言,直到秦始皇平定百越以后,才建制了肇慶地區內的第一個縣——四會縣。
秦朝疆域地圖
「漢」
到了漢朝,南越王趙佗建立了蒼梧國,而我們肇慶正好就屬此國,直到漢武帝平底南越后,肇慶又多了個名字——蒼梧郡高要縣。
南越國建國初期疆域圖
三國時期,戰亂紛紛,肇慶當然也不能避免咯,公元211年,孫權在羚羊峽口大敗劉表,肇慶暫屬吳國。
(圖片與原文無關)
「唐」
來到唐代,戰火稍停,肇慶卻迎來了一波文化“攻擊”,唐代掀起了“貶官”浪潮,無數文人高官被貶或途徑肇慶,留下了無數詩文瑰寶。
唐代書法家李邕在七星巖刻下最著名的石刻——《端州石室記》
824年,李紳被貶端州司馬,在七星巖留有提名石刻。
康定元年(1040年),一代名臣包拯任知端州軍州事,他為肇慶帶來了星巖書院、豐濟倉、包公井……等受肇慶人熟知的古跡。
包拯在任期間勤政愛民,許多事跡流傳至今。
「 宋 」
你猜猜先有肇慶府還是先有宋城墻呢?
答案是:先有宋城墻
但一開始,宋城墻僅是一堵土墻,直到宋徽宗登基,知端州軍事升格為興慶府,土墻筑成磚城。
圖 | 小不懂
重和元年(1118年),宋徽宗改興慶府為肇慶府,從此便得名——肇慶。
《肇慶名稱的由來》插圖
「元」
元代時,肇慶府曾改名為肇慶路,直至明代改肇慶路為肇慶府,泰定元年(1324年),親王圖帖睦爾被封為懷王,食邑端州,泰定五年即位為元文宗。
元文宗畫像
「 明 」
到了明代,許多名建筑如春筍拔起,麗譙樓、崇禧塔、慶云寺、水月宮等,皆是明代的產物。
崇禧塔
麗譙樓
除了建筑物,明代的肇慶還發生了幾件大事。
為了平定瑤民之亂,1564年,吳桂芳遷兩廣總督府于肇慶,在此設府182年。
(圖片與原文無關)
1583年,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居留肇慶,不僅帶來了西方科學知識,還有許多個“第一”。
利瑪竇畫像
佛教鼎盛時期始于1633年,在犙和尚始建蓮花庵,次年改名慶云庵,三年后,棲壑和尚入山當住持,又改名為慶云寺。
慶云寺
圖 | 歐彩煥
1636年,兩廣總督熊文燦擴建七星巖水月宮,次年鑄成水月宮銅像。
水月宮
圖 | 小不懂
雖然崇禎年間大肆修建寺廟,但仍阻止不了明朝滅亡的步伐,長年征戰使其不斷衰落,然而正因如此,一位逃亡皇帝來到了肇慶:
永歷帝朱由榔
永歷帝朱由榔是唯一一位在肇慶登基的皇帝
「 清 」
明末清初,肇慶烽煙四起,多次陷入戰亂之中,直至1677年復歸清朝,才平息戰火,重歸安定。
(圖片與原文無關)
自乾隆年間起,肇慶便開始向“教學強縣”邁進,多位著名學者到端溪書院任教,求學之人絡繹不絕。
光緒年間端溪書院平面圖
結束閉關鎖國之后,西方文化大量傳入,在光緒年間出現了許多與近代接軌的“肇慶之最”。
日常生活之最——電話、輪船、郵電局:
光緒十九年(1893年),肇慶首辦有線電話與城中路包公祠左側
光緒二十三年(1897年),航行廣州——肇慶線的“肇省渡”投入使用,這是肇慶第一艘民用機動輪船
1904年,肇慶第一家近代郵局——大清郵電局
辦學之最:
光緒十七年(1891年),基督教浸信會在肇慶辦光道圣經學院及光道學校,這是教會在肇慶辦學之始
1905年,第一所公立中學——肇慶府中學堂(原端溪書院,今肇中)
1906年,創辦肇陽羅工藝學堂(原址在原市二中校內),這是肇慶第一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肇慶是兵家必爭之地,雖多逢戰亂,但亦備受朝廷所看重,肇慶是文化高地,無論是辦學水平、先進技術……都曾首屈一指。
作為肇慶人,你對肇慶的歷史又了解多少?
標簽:人文肇慶,肇慶歷史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陽光網立場。
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、名譽權等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